开启辅助访问

广播+ 发布

系统消息:epg已恢复
09-15 08:30
系统消息:今天接到服务商通知,主机上午升级系统,带来的访问不稳定请见谅!
09-14 09:49
系统消息:进吧网盘资源更新至67624条,短剧根本看不完,善用搜索。
09-10 22:04
系统消息:每天限制最多发送100封注册邮件,若未收到第二天再来,注意先检查一下垃圾箱。
08-24 23:20
系统消息:VIP兑换:手机端我的,积分充值,点兑换,使用金币换元宝,再去用户组换VIP用户组时间
08-16 12:17
系统消息:签到开放!
07-30 19:23
查看: 1|回复: 0

年轻人损伤听力的四种行为

[复制链接]

63

主题

3

回帖

76

积分

版主

积分
76
发表于 1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进吧论坛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大部份来源于网络,还有些引用报刊,杂志,论文,文献,期刊等时,均保留原注释信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方便人们统一查看,若有更多需求,请查看对应期刊杂志论文等。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是世界聋人日,我们有必要关注一个严峻的事实。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10亿多12~35岁的年轻人,正面临不可逆的听力损失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功能本就会自然衰退,加上年轻人热衷的现代生活方式中有很多习惯,会对听力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很多年轻人可能认为这是危言耸听。“我这么年轻,离耳聋还远着呢!”但其实,只要条件成熟,耳聋不挑年龄。想弄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要从了解内耳毛细胞开始。

内耳里有一种特殊的细胞叫毛细胞,它就像听力的信号转换器,可以识别声音信号,然后传递给神经细胞,再传到大脑,这样我们才能听清各种声音。普通人约有1.5万个内耳毛细胞,出生后细胞会逐渐自然凋亡,且细胞一旦凋亡就无法再生。通常情况下,这些毛细胞能工作到老年,但如果遇到意外,它们就会加速死亡,导致听力下降、损伤甚至失聪。年龄增长、细菌和病毒感染、外伤、肿瘤等因素都可能损伤听力,但对年轻人来说,不正确的行为和习惯会带来额外的噪声和疾病,加速毛细胞死亡,主要包括下面这四种行为。

×行为一 耳机戴太久,耳朵总在“加班”

在听力专科门诊,每天都会有因耳鸣、耳闷来就诊的患者。他们几乎都有长时间戴耳机、耳机音量过大的使用习惯,其中最小的患者才十来岁。

内耳毛细胞是全年无休的“劳模”—它们24小时都在工作。不信你试试,是不是睡着时也能被呼噜声、电话**、雨声吵醒?噪声会让它们“强行加班”,很容易导致“过劳死”,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有人认为,耳机里放的都是音乐,不算噪声。其实,只要音量够大,任何声音都是损伤听力的噪声。尤其在地铁、飞机等嘈杂环境中戴耳机,外界噪声"+耳机音量就是双重伤害。耳机的最大音量通常在85~100分贝,如果开到100分贝,不到15分钟,就可能有毛细胞“**”。

还有人认为,降噪耳机和骨传导耳机不会损伤听力。这两类耳机确实有优势,降噪耳机能隔离环境音,不用开太大音量;骨传导耳机不用塞进耳道,能减少真菌感染风险。但只要声音传到耳朵里,毛细胞就会振动,如果时间长、音量大,一样会损伤听力。

小贴士 戴耳机的安全准则

1.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不超过60分钟,环境音最好低于60分贝。

2.每天耳机的总使用时长不超过4小时。

3.戴耳机时耳道潮湿,容易滋生细菌,不清洁可能引发炎症,所以,要定期清洁耳机。

×行为二 掏耳屎一时爽,伤耳朵悔断肠

掏耳屎这事,几乎人人都做过。很多人不是为了清洁耳道,而是掏出耳屎时觉得爽。在此提醒大家,不管是用棉签、挖耳勺还是手指,掏耳屎都可能给听力健康带来麻烦。

频繁掏耳屎的坏处有很多,可能会破坏外耳道微环境,引发耳道感染、发炎;有戳破鼓膜的风险,直接影响听力。临床上,因掏耳朵导致外耳道损伤、鼓膜穿孔、慢性中耳炎的案例真不少见。

有人觉得,耳屎是废物,清理干净才听得清楚。但其实,耳屎能抵抗细菌和病毒、阻挡灰尘等异物、保护鼓膜。当耳屎积累到一定量时,外耳道的自洁功能会配合说话、吃饭、运动的动作,使其自然排出。一定要掏耳屎,也别自己掏或到街头摊点处理,而要去医院耳鼻喉科处理。

小贴士 遇到这些情况才需要处理耳屎

1.耳屎结成硬块堵满耳道,出现耳闷、听力下降。

2.油耳堵塞耳道,影响听力。

3.外耳道狭窄等发育畸形的孩子,耳屎难以自行排出。

4.有外耳道炎、湿疹、胆脂瘤等耳部慢性疾病。

×行为三 双手捏鼻擤鼻涕,耳朵受牵连

没错,这个再熟悉不过的动作双手同时捏住两侧鼻子,用力擤鼻涕,可能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失聪。

耳朵和鼻子之间有个通道叫作咽鼓管。双手捏鼻用力擤鼻涕时,鼻腔压力会急剧升高,无法从鼻孔释放的压力,就会顺着咽鼓管冲进中耳腔。如果鼻涕里有细菌、病毒,还可能引发中耳炎。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擤鼻涕太用力时,会出现耳闷、耳鸣症状。这就是压力传到中耳的信号。过度用力还可能压破鼓膜,既伤听力,又可能引发严重感染。

儿童的咽鼓管比成年人短、宽、直,且抵抗力较弱,加上咽部淋巴组织丰富,容易藏匿细菌和病毒。如果孩子经常这样擤鼻涕,更可能引发急性中耳炎。

小贴士 正确擤鼻涕的方法

1.不要同时捏两侧鼻孔,要先捏一侧,轻轻擤出鼻涕,擦干净后再换另一侧。

2.控制力度,判太用力。

3.擤完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及时洗手,避免感染。

×行为四 熬夜熬不停,突聋可能找上门

每届国际足联世界杯比赛期间,耳鼻喉科都会收治一批熬夜看球引发突聋的患者。是的,长时间熬夜可能导致突聋。

因为熬夜会导致内耳血管痉挛,影响耳蜗中负责听觉的毛细胞、神经细胞和纤维。耳蜗受损,听力就会突然下降。此外,熬夜还会降低免疫力,此时,细菌和病毒更容易入侵耳蜗,诱发突聋。另外,心理压力大,紧张、焦虑等情绪,可能让内耳血管过度收缩痉挛,也会引发突聋。

小贴士 治疗突聋要抢“黄金时间”

得了突聋,少数人可自行恢复,但千万别赌概率。突聋治疗的黄金期是发病后3~5天,越早开始治疗,恢复概率越高,越往后效果越差,甚至可能导致永久性耳聋。所以,不管什么原因引发突聋,患者都要立刻就医。

简单自测

你的听力有没有“亮红灯”

以下情况可能提示听力下降风险:听不清门**、电话**,或女性、小孩的说话声;在餐厅、商场等嘈杂场所,交谈时感到困难;总觉得别人说话“含糊不清”;常说“你再说一遍”,或频繁答非所问;看电视、玩手机时,音量调得特别大;打电话时,难以听清对方讲话;经常听不到别人在背后叫自己;开会讨论时,跟不上他人发言。

来源:大众健康 2025年9期


进吧论坛免责声明
1、本网站名称:进吧
2、本站永久网址:jinb.top
3、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
4、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6、本站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如发现链接失效,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更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进吧

GMT+8, 2025-9-15 19:45 , Processed in 0.055300 second(s), 29 queries .

本站所发布的一切破解补丁、注册机和注册信息及软件的解密分析文章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如果您喜欢该程序,请支持正版软件,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