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藻类食物是营养丰富的“超级食品”,主要包括褐藻、红藻、绿藻和蓝藻等类别。从海带汤、紫菜包饭到保健品螺旋藻,藻类食物因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营养价值高,成为现代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藻类食物的种类海带是富含碘的褐藻代表,每100克鲜海带的含碘量达2950微克,其特有的褐藻胶和岩藻多糖能促进肠道健康,帮助排毒。作为高钾低钠食品(钾含量为246毫克/100克,钠含量为8.6毫克/100克),海带适合高血压人群食用。此外,海带所含的岩藻黄素还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有助于预防肥胖和代谢性疾病。 裙带菜是钙含量丰富的褐藻,每100克干品含钙346~1300毫克,是牛奶的3~10倍,需要注意的是,其钠含量也较高。裙带菜里的岩藻依聚糖具有增强免疫、抗病毒等潜在功效。 紫菜是营养丰富的红藻,含铁量很高,每100克干品含铁54.9毫克,是优质的植物铁源。其特有的藻红素和维生素B12具有抗氧化功效,特别适合素食者。紫菜富含鲜味氨基酸,使其成为天然的调味料。 地皮菜是藻菌共生的高营养食材,含铁量是猪肝的10多倍,钙含量是牛奶的近4倍,干品蛋白质含量达15%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和健脑物质。地皮菜低脂,适合减重人群,但其性寒凉,脾胃虚弱者应适量食用。 螺旋藻是营养丰富的蓝藻类保健品,蛋白质含量高达60%~70%,且含全部人体必需氨基酸,藻蓝蛋白具有抗氧化和抗炎功效,β-胡萝卜素含量是胡萝卜的30倍,维生素B12的含量达到动物肝脏的4倍,特别适合素食者和需要护眼的人群。 藻类富含独特的生物活性成分,如海藻多糖和藻胆蛋白,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等潜在健康效益。建议将藻类食物作为保健食品适量食用,而非治疗药物。 藻类食物营养丰富,但有高碘、高嘌呤特性及重金属污染风险,甲状腺疾病患者、痛风患者等要谨慎食用。 甲状腺疾病患者 甲亢患者应避免食用高碘海带,以防加重症状;甲减患者可适量选择低碘紫菜,但需遵医瞩控制摄入量。长期过量补碘可能诱发甲状腺疾病,建议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 孕妇及哺乳期女性 这些人应谨慎食用藻类。传统海带汤含碘量高(一碗约含碘700微克),远超每日推荐量。过量摄入碘可能影响胎儿甲状腺发育。建议每周食用不超过2次,优先选择低碘紫菜,避免高碘海带和裙带菜。日常碘盐已能满足基本需求,无需额外大量补充。 痛风患者 这类患者要慎食藻类,干紫菜的嘌呤含量高达150~300毫克/100克,与动物内脏相当,可能诱发痛风。建议每次食用干紫菜不超过3克,避免与啤酒等高嘌呤食物同食,并保证充足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过敏体质者 藻类食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腹泻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建议过敏体质者,特别是有海鲜或花粉过敏史的人群,首次食用藻类时,先少量测试并密切观察反应。若出现不适,应立即停食并就医。注意,藻类过敏可能与花粉过敏存在交叉反应。 消化功能较弱者 这类人群食用藻类时要特别注意,藻类富含的膳食纤维可能**敏感肠胃,建议干藻充分泡发后,再长时间烹煮,以软化纤维,搭配姜醋等助消化调料食用,避免空腹食用。慢性胃炎、肠易激患者及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食用方式。 健康人适量多样吃藻类健康人食用藻类,应把握适量多样的原则。藻类易富集重金属,建议选择深海产品,充分浸泡6~8小时并多次换水后用作食材,每周食用量不超过50克(鲜重),以降低健康风险。 可交替食用不同藻类,以获取更全面的营养,但要注意搭配禁忌,藻类与大豆制品同食,会影响铁的吸收;与菠菜同食,可阻碍钙的吸收;与生牡蛎等高碘海鲜同食,容易导致碘过量。 链接 市场上的海带为何要打个结海带打结是传统智慧与现代需求的完美融合,既解决了海带滑溜难处理的问题,又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同时改善了产品的卖相,增加了附加值。 海带打结解决了食用时的三大痛点:一是增加摩擦力以便于夹取,避免海带滑腻难夹;二是防止烹煮时相互粘连或粘锅;三是让调味料更易渗透,更入味儿。 这里面还暗藏着营养科学,海带打结形成的包裹结构,减少了海带与沸水的直接接触,能有效降低碘元素在高温下的挥发损失。同时,打结这种物理保护,还能帮助维持海带的厚度,防止煮得过度软烂,同时更好地保留水溶性维生素和多糖等营养成分。 这种方式还能提升运输效率和存储效率。在干燥状态下,结扣能防止脆硬海带断裂损耗,紧凑的形态还能节省仓储空间,便于陈列销售。对消费者而言,打结设计能省去泡发后整理的繁琐步骤,更符合现代烹饪的便捷需求。 海带打结虽便利,却存在两个不足。一是结扣内部易残留泥沙,需要仔细冲洗;二是泡发时间较长,通常需要4~6小时,使用前需提前准备。消费者应注意充分清洗,并预留足够的泡发时间。
来源:大众健康 2025年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