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广播+ 发布

系统消息:epg已恢复
09-15 08:30
系统消息:今天接到服务商通知,主机上午升级系统,带来的访问不稳定请见谅!
09-14 09:49
系统消息:进吧网盘资源更新至67624条,短剧根本看不完,善用搜索。
09-10 22:04
系统消息:每天限制最多发送100封注册邮件,若未收到第二天再来,注意先检查一下垃圾箱。
08-24 23:20
系统消息:VIP兑换:手机端我的,积分充值,点兑换,使用金币换元宝,再去用户组换VIP用户组时间
08-16 12:17
系统消息:签到开放!
07-30 19:23
查看: 1|回复: 0

“手机成瘾”的人会变笨吗

[复制链接]

63

主题

3

回帖

76

积分

版主

积分
76
发表于 1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进吧论坛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大部份来源于网络,还有些引用报刊,杂志,论文,文献,期刊等时,均保留原注释信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方便人们统一查看,若有更多需求,请查看对应期刊杂志论文等。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地铁里、餐桌上、卧室中,低头刷手机的身影随处可见。这种已被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是否会让人变笨呢?当我们调侃“手机成瘾”时,究竟是夸张的玩笑话,还是需要引起警惕?

“手机成瘾”算不算病

很多人都有连续几小时刷手机的经历,但这并不等于医学上的成瘾。目前,医学上并没有单独的手机成瘾诊断,与之高度相关的是游戏障碍和网络使用障碍。

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中,已将游戏障碍列为成瘾行为所致障碍,并提出了“其他特定成瘾行为所致障碍”这一诊断。其临床症状特征与其他成瘾行为所致障碍的必要特征基本一致,包括控制力受损,使用手机行为处于生活中的优先地位,即便已经影响家庭、学业、工作或健康,仍持续该行为。简单来说,当使用手机已经失控并处于生活首位,且对生活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时,就可能达到了成瘾的临床标准。

这一诊断与偶尔长时间使用手机的本质区别,在于“失控性”和“负面影响的持续性”。比如,学生在假期连续玩了3天手机,开学后依然能正常学习,就是正常现象。但如果明知第二天要考试,却仍刷手机到凌晨,导致成绩一落千丈还反复发生,就可能是成瘾了。

为何会让人欲罢不能

刷手机的魔力,在于它精准抓住了大脑的奖赏机制。点赞、评论、升级、新消息提示音……这些即时反馈与奖励都在瞬间激活大脑的多巴胺系统,带来强烈的愉悦感,驱使我们不断重复再次触发它的行为。刷短视频、抽卡游戏、社交媒体信息流……下一个内容永远未知且充满可能。这种不可预测的惊喜,也让人停不下来。

面对压力、焦虑或无聊时,手机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避风港。沉浸在虚拟世界中,能暂时忘记烦恼,带来放松和舒适感。这种可以逃避现实的舒适区,也令人着迷。

刷手机时,大脑是在偷懒吗?是的,大脑处于一种低投入、高接收状态。视觉、听觉被快速变换,高强度的内容持续轰炸。负责走神和做白日梦的区域过度活跃,而需要主动专注和深度思考的前额叶皮层活动相对减弱。注意力在极短时间内被不同**反复吸引和切换,难以维持稳定的焦点。久而久之,大脑会习惯这种高频切换,难以维持对单一任务的长时间专注。

门诊中,常有家长说,孩子在长期刷手机后,写作业时每隔几分钟就想拿手机,连一篇课文都读不完。

记忆力会受到影响吗

碎片化信息会严重影响专注力,而注意力是记忆形成的门户。信息没有经过充分注意,就难以有效进入记忆系统。刷手机时,大脑忙于处理大量即时、浅层信息,海马体(负责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关键区域)缺乏深度加工的机会。信息如过眼云烟,难以形成稳固记忆。

长时间刷手机常在睡前发生,人不知不觉就进入熬夜状态。此时,屏幕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干扰睡眠质量和时长。而睡眠尤其深度睡眠是记忆巩固的关键,睡眠不足会损害海马体的功能。

过度使用手机还可能引发焦虑、社交回避等问题,导致慢性压力。长期高水平的压力激素皮质醇对海马体有神经毒性作用,可能导致该区域体积减小,从而影响记忆力。

长期低头看手机,除了导致颈椎酸痛,还会悄悄影响大脑供血。正常情况下,颈椎的生理曲度能保证椎动脉顺畅供血给大脑,但低头时颈椎曲度变直,就像给血管“踩了刹车”。大脑供氧不足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对于有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来说,这种血流变化可能诱发短暂性脑缺血。

青少年的大脑更敏感

青少年时期是大脑神经网络塑造和发展的关键期,大脑奖赏系统已发育成熟,对多巴胺的**反应强烈。而负责自控、决策、预见后果的前额叶皮层仍在“施工中”,抑制冲动和延迟满足的能力相对薄弱。这些使得他们对“手机成瘾”更加敏感。

值得警惕的是,过度使用屏幕可能与青少年大脑皮层变薄,以及白质发育异常有关,可能严重影响专注力、记忆力、执行功能,阻碍学业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显著增加焦虑、抑郁、身体意象问题、网络欺凌受害的发生风险,甚至可能增加自伤**意念。过度依赖线上交流,还会导致青少年面对面解读表情、肢体语言、共情和解决现实冲突的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

面对成瘾倾向,如何自救

如果察觉自己和家人有“手机成瘾”倾向,可以尝试做些改变,从调整手机使用习惯入手。

环境调整 睡前将手机放在卧室外,用传统闹钟代替手机闹钟。吃饭时将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创造“无手机空间”。

时间管理 使用手机系统的“屏幕使用时间”功能,给各类应用软件设置每日使用限额。设定专注时段(如20~45分钟)不看手机,然后用短暂休息(5~10分钟)查看和处理手机信息,逐渐延长专注时段。

寻找替代活动 刻意安排需要动手动脑、远离屏幕的活动,如运动、阅读纸质书、烹饪、园艺、绘画、乐器、与家人面对面聚会、参与志愿服务等。发掘并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填补原本刷手机的时间。

寻求社会支持 和家人、朋友坦诚沟通,请他们监督提醒。可以共同约定“无手机时间”或加入线下兴趣小组、运动社群。

专业诊断和治疗 当“手机成瘾”已经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时,请前往医院成瘾医学科或精神科就诊。医生可能会采用心理治疗或神经调控治疗,必要时结合药物来缓解焦虑、抑郁等问题。

手机是工具还是枷锁,取决于我们如何驾驭。大脑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即使已经出现一些不良影响,通过科学干预也能逐步恢复。就像培养运动习惯需要耐心一样,建立健康的手机使用模式,也需要时间和方法。让我们学会做手机的主人,在数字时代守护好健康。

来源:大众健康 2025年9期


进吧论坛免责声明
1、本网站名称:进吧
2、本站永久网址:jinb.top
3、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
4、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6、本站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如发现链接失效,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更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进吧

GMT+8, 2025-9-15 19:38 , Processed in 0.056697 second(s), 28 queries .

本站所发布的一切破解补丁、注册机和注册信息及软件的解密分析文章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如果您喜欢该程序,请支持正版软件,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