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高血压是一种极为普遍的慢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变化,高血压的发病率持续攀升,并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高血压还可能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高血压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慢性疾病。迄今为止,该疾病尚无法根治,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控制。高血压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但不限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等。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同时,长期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此外,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也可能导致高血压。高血压可能诱发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因此它也被称作“无声的杀手”。在治疗期间,提供恰当的护理措施对病情进行积极调控至关重要。 饮食上、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饮食护理细节"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饮食对病情的影响不容忽视。盐分的摄入量直接影响血压水平。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但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的日常盐分摄入量远超此标准。高盐饮食会导致体内钠离子增多,诱发水钠潴留等问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严格控制盐分摄入,减少烹饪时的用盐量,并使用限盐勺进行精确控制。同时,还应警惕隐形盐的摄入,如腌肉、咸菜、加工食品等尽量减少食用。一瓶500毫升的酱油中含盐量约为80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控制烹饪用盐,还需对其他含盐调料和食物进行限制。除了控制盐分摄入,饮食均衡也至关重要。应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增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这有助于降低血压水平。同时,应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奶油糕点、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以减轻血管壁的负担,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加重,提升血压控制能力。 运动护理细节" 保持规律的运动也是控制血压的有效方法之一。规律运动能够增强心血管功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促进血液循环,对降低血压具有积极作用。高血压患者每周应保持约150分钟的运动。运动方式可选择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的开展应循序渐进,根据自身状况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并在运动前做好热身,如手腕、脚踝、膝关节的拉伸运动,以减少运动损伤风险。运动后也应进行放松活动,以帮助身体恢复到稳定状态。高血压患者在选择运动时段上也需注意。清晨通常是血压高峰期,此时运动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建议高血压患者尽量选择傍晚或下午进行运动。若必须在清晨运动,应先检测血压水平,避免运动强度过大。 用药、监测方面的管理 用药护理细节" 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手段,但许多患者在用药上存在误区。治疗期间必须按时服用正确剂量的药物,不能自行减药或擅自停药。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规律用药以保持血压稳定。随意调整药物用量会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治疗期间也不应自行增减药物用量,因为每天的药物剂量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综合考虑后确定的。若血压控制效果不佳或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调整药物。部分患者为了快速降低血压,自行增加药物剂量,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可能导致乏力、头晕、低血压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在用药期间,还应关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因为高血压患者可能因其他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因此在治疗前应告知医生自身的基础疾病,以便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降压药物,避免不良反应。高血压药物通常应存放在干燥、阴凉处,远离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对于老年患者,家人应协助管理药物,确保按时按量服药,避免漏服或多服。此外,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诊,监测血压变化,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与医生的密切合作,患者能够更好地管理高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监测护理细节" 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水平,每周至少监测1次,若血压波动较大或治疗方案调整后,应增加监测频率。监测血压时,需采用正确的监测方法和合适的血压计。监测前30分钟内应避免剧烈运动,避免饮用浓茶或咖啡,并保持安静状态。在监测过程中,确保被检测手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线,袖带松紧适度,以能插入1~2根手指为宜。每次监测后,应记录血压水平、时间、心率等数据。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掌握患者血压变化情况,从而确定最佳治疗方案。若患者血压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升高,医生可有针对性地调整用药时间和剂量。同时,高血压患者应学会自我观察和感受身体状况。若出现头晕、头痛、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应立即进行血压监测,并将异常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此外,家庭成员也应积极参与到患者的血压监测中来,特别是对于老年或行动不便的患者,家人应定期为其测量血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持续的血压监测和细致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能够更有效地管理自身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享受健康的生活。 心理护理事项 情绪对血压有显著影响。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愤怒、抑郁等情绪中,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肾上腺素,进而影响血压水平。因此,高血压患者需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避免情绪剧烈波动。生活中可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压力和不良情绪。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获得情感支持,也是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此外,冥想、瑜伽等放松练习有助于调整心情,降低血压。**时,宜选择安静舒适的地方,闭目凝神、摒除杂念,每日15~20分钟,有助于减轻紧张情绪。瑜伽通过不同的**法和呼吸法,让患者达到放松身心、提振精神的目的。高血压患者应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状态,放松身心,以减少血压水平波动。 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自我护理,注重饮食、运动、用药、监测和情绪方面的护理细节。只有做好日常护理工作,才能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和病情发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来源:家庭百事通订阅 2025年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