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当夏日的阳光毫不留情地炙烤大地,所有人都在与紫外线展开一场无声的“攻防战”。每一道看似温柔的光线,都可能成为损伤肌肤的“隐形杀手”。我们该如何挑选一款既能守护肌肤健康,又能兼顾安全性的防晒霜呢? 紫外线的奥秘防晒霜的核心功能是抵御紫外线(UV)对皮肤的伤害。紫外线根据波长的不同分为UVA、UVB 和UVC,但UVC 通常被臭氧层遮挡,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得防住UVA 和UVB。 UVA 又称长波紫外线,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总量的95%。UVA穿透力极强,能够穿透玻璃和皮肤表皮层,直达皮肤真皮层。短期会**黑色素生成,导致皮肤晒黑;长期则会破坏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加速皮肤老化,产生皱纹、松弛、色斑等。 UVB 又称中波紫外线,大部分被臭氧层所吸收,仅少量到达地面。UVB 无法穿透玻璃,主要作用于皮肤表皮层。短期会引起晒伤(红肿、疼痛、脱皮)、晒黑等;长期则会损伤皮肤细胞DNA,显著增加皮肤癌(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风险。 物理防晒霜和化学防晒霜防晒霜主要由防晒剂和辅助成分组成,其中防晒剂是防晒霜的关键成分,是利用光的吸收、反射或散射作用,以保护皮肤免受特定紫外线所带来的伤害或保护产品本身而在化妆品中加入的物质。 按防晒剂成分的不同,防晒霜可以分为物理防晒霜、化学防晒霜和物化结合防晒霜。 物理防晒霜多为乳霜质地,膏体厚重黏腻,会有明显泛白或颗粒反光的情况,遇水会留白痕。较常使用矿物防晒、敏感肌专用、无化学防晒剂等宣传词。其原理是通过氧化锌和二氧化钛在皮肤表面形成物理屏障,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这类防晒霜稳定性高、**性低,适合敏感肌和婴幼儿,而且防护力即时生效,不用等待成膜。 化学防晒霜质地比较轻薄,易推开,无泛白的情况,遇水容易被冲掉。产品宣传上多会强调轻薄、透明、不搓泥等。其原理是通过有机化合物吸收紫外线,并将其转化为热量或其他能量形式,从而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这类防晒霜涂抹后需等待20 分钟左右,成膜后才能起到防护作用。常用的化学防晒成分有阿伏苯宗、奥克立林、氧苯酮、水杨酸辛酯等。 物化结合防晒霜综合物理防晒霜和化学防晒霜的优势,兼顾防护力与使用感,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这类产品多会标注广谱防护、双重防护等宣传词。 防护能力和防护时长●防晒霜上的PA 值表示对UVA 的防护能力。 PA+:表示对UVA有一定的防护效果,可延缓皮肤晒黑时间2~4倍。 PA++:防护效果较强,能延缓皮肤晒黑时间4~8 倍。 PA+++:防护效果很强,可延缓皮肤晒黑时间8 倍以上。 PA++++:属于最高防护等级,能提供更持久、高效的UVA 防护。 ●防晒霜上的SPF 值表示对UVB 的防护时长,比如SPF30、SPF50,分别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皮肤使用防晒霜后抵抗UVB 晒伤的时间是未使用时的30 倍与50 倍,可以阻挡约97% 与98% 的UVB。 大家在选择防晒霜时,可以根据以上数值按实际需要选择。 以常见的活动场景为例:室内活动,建议选择SPF15,PA+;阴天或树荫下的室外活动,建议选择SPF25,PA++ ;直接在阳光下活动,建议选择SPF30~50,PA++~+++;海滩、高原、盛夏,建议选择SPF50+,PA++++。 合理选择防晒霜不同人群的皮肤特点和需求各异,选择防晒霜时应结合自身年龄、肤质、活动场景及特殊需求,以下是具体推荐: ●婴幼儿及儿童 6 个月以下婴儿,避免直接使用防晒霜,应以物理遮挡(帽子、遮阳篷)为主。6 个月以上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屏障脆弱,易敏感,尽量以物理遮挡为主。若用防晒霜,推荐使用纯物理防晒霜。成分表中需无香精、无酒精、无防腐剂(如苯氧乙醇)等。切记避开喷雾型防晒霜,以防止误吸。 ●孕妇及哺乳期女性 推荐使用纯物理防晒霜,避免有争议的化学防晒霜。优先选择专为敏感肌或孕妇设计的产品,避免有害成分渗透而影响胎儿。 ●老年人(60 岁以上) 老年人皮脂分泌减少,皮肤干燥且修复能力下降,建议使用含有滋润效果的物理防晒霜,例如添加乳木果油等成分,可以在防晒的同时缓解皮肤干燥。 ●户外工作者/运动爱好者 这类人群需要高强度防护、防水抗汗的防晒霜,首选SPF50+ ,PA++++,覆盖UVA/UVB 全波段。其次选用标有抗水配方的产品,同时搭配防晒喷雾或防晒棒,方便随时补涂。尤其要记得每2 小时补涂一次防晒霜,出汗或擦拭后应立即补涂。结合遮阳帽、墨镜等物理防晒,减少紫外线直接暴露。如果喜欢潜水等海域活动,优先选择珊瑚友好型防晒产品。 ●医美术后、激光治疗恢复期 这个时期皮肤屏障脆弱,容易色素沉淀。推荐纯物理防晒,温和无**,减少术后炎症反应。后期可选用高防护值的防晒产品,严格防晒,预防反黑。请注意,术后7~12 天以物理防晒为主,创面愈合后可叠加防晒霜。
来源:健康博览 2025年8期
|